春天来了
小蜜蜂也出来了
梨花、杏花、桃花都开了

再婚网【虫友分享】张宏宇:"王阳明家训"阅读分享(二)-科尔沁书虫阅读分享

【虫友分享】张宏宇:"王阳明家训"阅读分享(二)-科尔沁书虫阅读分享


来自 “科尔沁书虫”纪检人读书群 虫友 张宏宇的分享
5月11日分享:
家训三,学谦恭。王阳明说:人心最恐惧的就是有所恃。他们读了一辈子朱子理学,这已成了他们心中的"执念",如同一堵墙,其他学说很难翻过。其实这个"执念"就是不谦,"谦,是一切善的根基"。"谦"就是谦下,做事要谦下,待人要谦恭。"谦"是我们良知的命令,也是我们对待天地万物的基本的、正确的态度。所以,人如果有不谦之心,无论做什么,都会徒劳无功。持着谦虚之心,在向别人学习的时候,就会学别人对的地方,关雪盈而不会揪着别人不对的地方狂呼乱叫。王阳明还说:"器虚则受,实则不受,物之恒也",意思是谦虚就是要把自己当成空的器皿,而不是实在的一块铁墎子。因为器皿的价值就在于它的空。人当然也是一样,若是不谦虚,到处表现自己已经很有学问了,那又怎么能学习到别人的长处呢?
5月12日分享:
家训四:循礼义。礼义,即礼法道义。王阳明要家人遵循礼法道义。王阳明始终主张"心即理":心,在物(事)为理,有此心即有此理,无此心即无此理。所以,王阳明教家人遵循的礼法,必须是和我们内心相应的,我们内心认可外在的礼法,然后才是去遵循它。也就是内心虔敬、膜拜,才会有礼,除此而外的伪礼法都应该被轻视,甚至是鄙视。王阳明除了要家人应遵循内心认可的礼法外,还要家人遵循道义。道义,心安就是义,而让心安的办法则是致良知。那么,如何致良知呢?第一刘允若,听命于良知。是便知是,非便知非靓眼网,实实在在依着良知去做,善便存,恶便去,使人稳当快乐;第二,集义。就是集善,做事符合道义;第三,量知而行。凡事从本心出发,不可有执念;第四,当弃富贵即弃富贵,只是致良知再婚网,当从父兄之命即从父兄之命,亦只是致良知,期间权量轻重,稍有私意于良知,便自不安。王阳明的循礼仪最终还是要家人能致良知。
5月16日分享:
王阳明家训五:节饮食,戒游戏。说起节饮食,先来介绍王阳明的<养生歌>"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元元更元。说与世人浑不解,却于身外觅神先。"意思是说,养生要由修身来体现,它贯穿于饮食起居等日常生活中,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只是顺着天性,才能做到正心修身陶醉哥,这比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元"要"元"多了。王阳明告诉家人要"节饮食"是分三个层次,一是饿了就吃,但不能吃太多,只要保证身体能量即可,且不要超出自身的经济基础;二是饮食不可断,不能搞"辟谷术"之类,用外力阻止身体需求,对身体百害而无一利;三是要把食物彻底消化吸收,否则不如不吃,因为吃饭不消化,身体就会得病。王阳明提出的戒游戏不是让人彻底和那些游戏断绝往来,而是要以道贯穿游戏,这个道就是良知。王阳明对一位前来论学的朋友说:"学贵在专心,贵在精益求精,贵在学正。"意思是如果只专注于下棋或辞章类的"游戏",而不专于道,那这种专只能成为沉湎和癖好了。在大道与小道的选择上炮火霸王花,王阳明如是说:"虽小道必有可观,如虚无、权谋、术数、技能之学,非不可超脱世情。若能在本体上得所悟入,都可通入精妙。但其念头若专注于此,想若治国平天下,便不能通,故君子不用。"王阳明的这段话实实在在的告诉我们,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与不为端看我们自己如何选择了。
5月17日阅读分享:
王阳明家训六:毋说谎。说谎,就是歪曲事实,用遁词掩饰过失大摩多因子。王阳明心学语境讲,说谎的人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虚空世界,若是沉沦在这个世界,永难再见真实光明的世界。而说谎便是意味着期骗良知,非致良知。所以王阳明要求家人毋说谎,希望家人真正做到的是"诚意"。"诚意"就是真诚恻怛地对待自己的念头,不自欺,便会不妄言,远离说谎。另外,在决定"不辞险阻,决意向前"做事的时候,还要为这件事做好充足的准备,这里面有"智"的层面。所以,真正的诚意应该是按照内心良知的指引做选择或决定+坚定的信念+事前充足的准备。若任何人在做任何事时都能依此而行,还会有懊恼和后悔之说吗?
5月18日阅读分享:
王阳明家训七:毋贪利。"利"是人生存的根本和依托,所以人穷尽一生都在逐利。王阳明这里讲"毋贪利"主要是说对于获利必须要有个正确的态度,在心安之下所获取的利才是正确的利,心不安所获取的利,就是贪利。而王阳明的一生,就是不贪利的典范。王阳明一生可称得上"功勋卓著",但因为皇帝对他才华与能力的忌惮,因为王阳明"不懂形势判断、争了皇帝的功名",所以无论做到什么程度都得不到皇帝朱厚照的封赏,但王阳明从不为此而心动,因为王阳明做事的念头和出发点就是剿匪和为百姓谋平安,心中没有功利。王阳明还说,除了特定的贪利之心,闲思杂虑也是私欲。因为,人都会寻思怎么发财,也会担心碰上倒霉事,这些胡思乱想的背后,其实都是人们对名利的渴望和对害怕失去某些东西的担忧,都属于非分之想。人们以正对未来憧憬,实际上却是贪欲,正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伟大的人物,实际上却是好名的私欲。所以,这里的贪利包括贪财、贪名、贪利等等一切私心杂念。毋贪利是王阳明秉承一生的人生信条,这种信条让他的心获得泰山般的安宁宫家六十四手。其实王阳明的这一人生信条不也正是我们共产党人一直都要秉承的信念吗?<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的"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不都是在告诉我们党员领导干部时刻、处处都应"毋贪利"吗?当然,王阳明让家人毋贪利,其实是让人省察克治,最终把贪利的念头清除出心,但并不是任何追求利的行为都是错的,只要在追求利的过程中,让良知流行其中,尽管去追求!
5月19日分享:
王阳明家训八:毋任情。
王阳明对于毋任情的理解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人不可被情绪控制,无论遇到任何事都不可过喜、过悲或过怒,感情的发泄与表达都要适可而止;第二个层面是一个真正有着慈悲心、正义心的人,首先要爱护、珍惜自己及家人,不能为了忠效而轻易损害自己的身体和亲人。
为了说明王阳明如上的两个观点,作者举了如下几个事例:一是西晋名士王戎幼儿夭折,王戎整日哀痛欲绝,朋友前来探望、劝解,不但没有使王戎停止或减轻悲伤,反倒被王戎所感染,二人共同悲痛,以至后来二人双双病倒。对此,王阳明认为,人确是有感情的动物,但老天给予的这种感情不是用来挥霍和放纵它的,而是要适度流露、适可而止。如果无法做到适度和适可而止,就是任情,就是对自己的情绪、情感太放任和迁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狂热地迷恋事物本身,而忽略了事物背后的天理。所以,人不能控制过度的情绪,就最终会成为情绪的奴隶,为其驱使。 二是春秋时期的臣子介子推为了挽救晋文公的性命,不惜割自己大腿上的肉为晋文公煮汤;三是战国时期大将乐羊为了帮助魏文侯攻打中山国,不顾儿子在中山国做官,自己亲自领兵攻城,最后儿子被中山国剁碎包了包子,乐羊领着士兵吃着包子攻下了中山国。但后来武偈大师,介子推与乐羊都没有受到重用,因为他们的君王都认为这样的人太狠、太可怕了,为达目的对自己及家人尚且如此,那对其他人呢。所以,王阳明心学认为,凡是不近人情的人,纵然做出再大的功业,也是最大的恶人,而这也是另外一种任情,比极度悲伤可怕一万倍。所以,生活中的我们,对于任情一定要有自己的认知与把握。
5月20日分享:
王阳明家训九:毋斗气嘉祥一中。王阳明对家人讲毋斗气,"气"包括"主气"和"客气",主气是天理,是正能量,比如志气、豪气、节气;客气是人欲,是负能量,比如傲气、娇气、斗气。其中尤以斗气最平常,所以往往被人忽略,而它对人们造就的影响却非常大。所谓斗气,就是对别人不满、与别人斗气、甚至是与当时的情境在斗气。而斗气是绝对要不得,因为它伤身,五脏六腑都受牵连,生气时身体内会分泌出许多有毒性的物质,从这个角度上说,斗气就是在慢性自杀。一个人在生气的时候,其实就是把外来的东西强行纳入到了自己心上,即被情绪所控,成了情绪的奴隶。但在人生中帝皇书,我们却很难做到不斗气,那生气的时候怎么办,要学会一种抽离法,就是你在遇到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在精神世界里把自己抽离出来,假装事件中的那个人不是自己,而是让自己变成一个旁观者,似乎那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与自己无关,而是正发生在别人身上似的。这样,经历一点时间之后,我们就恢复平静了。恢复平静就是天理。王阳明让家人毋生气,主要是让家人应该时刻保持主气,不要客气,而主气是天理,客气是人欲。所以,说来说去,归根结底,王阳明的致良知就是存天理去人欲。
5月22日阅读分享:
王阳明家训十:毋责人,但自治。 王阳明这条家训的主题就是,责人与责己,责己就是自治。责人是指人在遇事不顺或做事失败时情挑野玫瑰,不去改正自己的错误,却怨恨外在事物;自治是指常反省自己的不对之处,加以改正,就是自我管理的能力。古人曾说,责备别人北海居,要能够原谅别人的过失就像没发生过一样;要求自己,要在看似没有过失的地方找出自己的过失,这样品德就会增进。能以责人的心责己,原谅自己的心原谅别人,就是圣人了。当然,古人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人们的天性都是躲避错误,因为这是自我保护的一种下意识行为,而王阳明明确地告诉我们"责人而不责己"这种态度是绝不符合天理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向内查找自己的错误,然后去改正,这个过程虽然痛苦而耗费气力,但却是能推动我们自身进步的一种有效方法遥仰凰华。
(未完,待续......)


(欢迎加微信“wdayu998”,带您加入“科尔沁书虫”阅读分享团队,我们一起克服惰性,结伴读书吧!)

聚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