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
小蜜蜂也出来了
梨花、杏花、桃花都开了

优秀员工评选方案【视线】毛寺村的“逆袭”-甘肃农民报

【视线】毛寺村的“逆袭”-甘肃农民报仙城之王

在距离西峰区40公里处的蒲河岸边,有一个叫毛寺村的地方,青砖白瓦的村落、凉亭回廊雕塑等小景观、农民文化广场、幸福老人互助院……一切的一切都彰显着她独有的特色与风韵。
西峰区,以前是省级“插花型”贫困县区。“插花”,不仅意味着贫困,还意味着贫困户居住分散,当地贫困农民大多居住在塬边咀梢,自然条件差。
作为西峰区最偏远、贫困的村落——毛寺村,就属于这些“插花型”中的一角。缺水、短电、交通不便,是村民们致富的最大瓶颈。
2013年,在毛寺村8个村民小组、359户、1515人中采茶舞曲简谱,建档立卡的精准贫困户就有67户235人,贫困发生率为15.5%珠光宝鉴。到2015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7300元,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00元以上,67户贫困户全部实现稳定脱贫。2016年,全村直奔小康音波龙。
从一个贫困村成功“逆袭”山田五十铃,还被评为“庆阳最美村庄”陆蓉之,这几年发生在西峰区显胜乡毛寺村里的故事,记者借“新春走基层”之机,为您一一讲述。
毛颖敏领“军令状”
2015年7月28日,西峰区召开了300多人整区脱贫誓师大会,在全省乃至全国第一次以军令状的方式,拉开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大会战。
在那次整区脱贫誓师大会上,毛寺村村支书毛颖敏带回来一纸“军令状”。
在这张“军令状”上,道路、饮水、住房、产业等关乎农民“衣食住用行”的16项内容都成了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实施22户危房改造、修建集中式管道饮水工程、完成黑老锅景区步道、养羊养牛、修建钢架大棚……一看到这么多工作,而且都要在当年底完成,真是发愁!”毛颖敏回忆说,因为时间很紧、任务很重。
但令毛颖敏没想到的是,与“军令状”一起配套的,还有为15个贫困村各确定的一名包抓县级领导,整合帮扶单位、乡镇书记(镇长)、非公企业等8支攻坚力量的驻村工作队、85名大学生村官、100名农业技术人员、210名帮扶干部……这让他心里一下有了底气。
发展乡村旅游、硬化村庄道路、架设太阳能路灯、修建文化广场……一件件民生实事的逐步落地大国之魂,让毛寺村人得到了“新生”。
“以前村里条件太差,优秀员工评选方案男娃都娶不上媳妇。”毛颖敏指着美丽的村子说,“现在好了,家家户户住上了新房子,也有了富民产业,村民们‘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精爆双姬。”
借助精准扶贫的“东风”,毛寺村还发展了种植业,大力发展瓜菜、草畜、苗林、劳务和旅游等五大产业,搭建钢架大棚368座,棚均收入达3000元以上剑气凝神,种植露天瓜菜200亩,打造1100亩的荒山集中连片造林示范点。
冯小红改“破窑洞”
毛寺村,承载着冯小红浓浓的乡愁。冯小红浓浓的乡愁,又割裂不开家里的那几孔破窑洞。
几年前的一天,冯小红背着重重的行囊,穿过泥泞的土路,离开破窑洞、离开毛寺村,踏上了去天津打工的路。
当时的她,渴望在那片陌生的土地上干出一番大事业。“当时就琢磨着,在外地打工白素贞失贞,再也不回这又穷又破的小村庄。”
然而毛猛达,时至今天,冯小红站在自家5孔新改造的窑洞前,却向记者说出了这样一番话:“2014年村庄逐渐发展后我就决定回乡创业了,现在无论如何,我也不会离开这里,也不再外出打工。我现在很幸福……”
如今的毛寺村,分散的民房变成了统一规划布局的居民点,泥泞的土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乡愁味”的农家乐彩旗招牌迎风飘扬,村道周围的小景观点连成线……
借着毛寺村乡村旅游的“东风”,机敏的冯小红花费了11万元,将家里原来的破窑洞进行了整体翻新——贴上了淡黄色的瓷砖、拉上了无线网络……同时以饸络面、暖锅为主打,吃起了“旅游饭”霏丝佳。
“最多的一天,我们农家乐接待游客近200人!”冯小红自豪地说,多亏了家里以前的那几孔破窑洞,改造后,接待能力还是挺强的天尊重生。
毛寺村依托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让冯小红的破窑洞焕然一新,也给当地农民带来了更多的增收方式。
由于冰雪健身基地这项目有明显的季节性,毛寺村的农民可以利用农闲时间到村上的滑雪场打零工以增加收入。马翠霞毛致国原来是村上的贫困户,去年冬天在滑雪场打零工就赚了四五千元。
谈起眼下的生活,毛致国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对于未来整九码,他也充满了希望:“要‘撸起袖子加油干’,让好日子再好些。”
村史馆摆“老物件”
沿着青石板路,穿过毛寺村的牌坊楼子,映入眼帘是10间用旧窑洞改造的毛寺村乡愁记忆馆李力游。
“村容村貌的改变,影响了人们对当地历史文化的认知,特别是现在的小孩子,都安逸地享受着祖辈们带给他们的一切,对村子的过去了解很少。”毛寺村村主任毛锦社告诉记者。
为了让当地人记住承载村民生活历史并追远怀旧,让独特的乡愁文化得以延续,毛寺村在发展的同时建起了乡愁记忆馆。
架子车、犁耙、针线筐……记者发现,毛寺村的乡愁记忆馆分为乡赋展览馆、乡史陈列馆等展馆林千钰,每一个展览馆都以其独特的形式,配以实物、图文以及现代LED技术等,向游客“诉说”着毛寺村的发展历史。
“现在的毛寺村已经是乡村旅游的好去处,建设记忆馆,一方面为了让当地群众不忘历史,记住乡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全面展示毛寺村这多年来的变化过程。”毛锦社说,小小的乡愁记忆馆,一头承载着过去,一头连接着未来,可以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聚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