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
小蜜蜂也出来了
梨花、杏花、桃花都开了

中国一汽轿车【见证】工匠船长35年见证申城河道蜕变-上海水务海洋

【见证】工匠船长35年见证申城河道蜕变-上海水务海洋

冬季暖阳照耀,蜿蜒流淌的黄浦江面波光粼粼,这是一条镌刻着历史与回忆的河流,洋溢着超大城市向全球迈进的蓬勃朝气。两岸花团锦簇,郁郁葱葱,矗立着久不褪色的经典老建筑,万国建筑群;也有上海中心、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新时代的代表建筑,林林总总荟萃了上海城市景观的精髓。

当华灯初上时分欧洁蔓,景色更是迷人,美不胜收。宛若蝴蝶展翅的外白渡桥,灯火通透的东方明珠……江边亮起的路灯恰似一颗颗串起的珍珠项链南禅七日,星星点点照亮长廊。不少游客将外滩作为上海旅游的第一站,正是因为不管白天黑夜,让人激情澎湃,思绪飘渺的别样风情。

外滩船队 资料图片
在黄浦江上,静看潮起潮落,百舸争流。游客情不自禁将美景尽收眼底,或摄入镜头留下影像。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在这些往来的船舶之中,有些船身较长,吃水较深的集运船,装载的可能是产生于申城市民家中的生活垃圾。
年少背井离乡 却寻到奋斗的目标
刘必胜父亲十六岁那年,正值战争年代徐荣发,乡里闹和平军,日子过得很不太平,加上当时家中穷得饥一顿饱一顿,年少的父亲便只身来到上海打拼,以维持生计。

沪环运拖72号 资料图片
“父亲是运垃圾驳船的水手,但是因为工作的关系那滋味 汤潮,常年在外。每当家中有事,需要父亲尽到义务的时候,完全看不到父亲的身影。”在幼年刘必胜的心里,全是对父亲的抱怨。即使是难得的探亲休假时光,刘必胜对父亲的亲昵也很抗拒,略带疏离。时光流逝,斗转星移,刘必胜16岁那年,母亲突然病逝。作为家中长子,刘必胜不得不背井离乡,来到上海投奔父亲。

沪环运驳2102号 资料图片
第一次跟着父亲登上运输船,刘必胜对一切都很新奇。即使船舱中堆满垃圾,臭味弥漫;即使日复一日,只能与垃圾为伴。他却对控制船舵带来的操纵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刘必胜回忆,50年代的垃圾运输船都是肥料公司的,直到57年才被政府统一收购,成立了上海红旗运输合作社,该社分为红旗、五星和卫星三个平级合作社,父亲所在的红旗社仅在苏州河一带运输。参加工作后的刘必胜对父亲开始慢慢改观,从同事和老师傅的口中也知道了父亲的为人,而父亲的好人缘也为刘必胜日后自荐学习船舶驾驶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傅洁娴
曾与苍蝇为伍 与秋虫作伴
“ 那时候的垃圾运输船,常见的是一艘动力拖轮吊拖12艘无动力驳船万家主母。”1982年,刘必胜被分到7号驳船当水手学徒。即使是没有动力的驳船同样需要掌舵,维持整个船队的一致行径。学徒六个月才可以顶班,而充满兴趣的刘必胜仅花了3个月能够独立操作,甚至轮班实操。

1982年4月,水运五队第三船队木船 (资料图片)
一艘驳船3个水手,每4小时轮班一次,24小时吃住睡全在船上。“运垃圾”看似简单,实则充满了艰险。既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要精通业务、熟悉航道等情况。为此,他专门购买船舶驾驶书籍,出航夜泊时,一个人躲在船舱里阅读到深夜,连妹妹结婚时也没回去;口袋里备了小本本,每当听到船运避险的经验、江河航运事故或隐患,都一一记录作为警戒……

虎林码头对接上海北部六个区笔筒树,要求每天的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刘必胜说,这份工作是真苦。每当盛夏时节,舱中苍蝇四处乱飞,吃饭的时候,一点也不怕生,盯着饭菜抢食;当晚秋时节,秋虫爬满了甲板,一片乌黑。尤其是冬季天寒地冻时,只能烧煤球取暖,实在冷的厉害就跳起来抖抖取暖人头蛇。
船上没有任何文化娱乐设施,除了当班就是补觉休息。十几岁的毛头小伙,举目无亲,有时候躺在船舱,想起家人,眼泪刷刷无声往下淌。更令刘必胜发愁的是,年底岁末准备回家,踩在地面却没地方落脚,只能厚着脸皮在同事家借住一宿。
练就一身本领 避开途中险象
从虎林码头到上海老港,111公里水运航程。在运输船上,刘必胜看遍了苏州河的弯弯道道,两岸的景致,白日质朴无华,晚间繁华绚丽,在他眼里,这些景致与家里的陈设一般,熟悉得不能更熟悉。

资料图片
82年刘必胜的薪资是80元/月,除了吃饭,寄回老家,按如今的说法,他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月光族,一到月底,兜底朝天。而刘必胜最愉快的时光,便是船在码头停留的时候。每逢此时,刘必胜便会和工友相约去电影院或者文化宫,花两毛钱看一场最爱的战争电影。
运输船的水手河大附中,每年都有船舶驾驶培训的机会,但刘必胜等来等去,却始终等不到组织通知。初生牛犊的他,大胆向组织进行了自荐。恰巧,组织有熟识刘必胜父亲的老师傅,在肯定其父肯吃苦肯付出的前提下,安排刘必胜参与了培训。

资料图片
肯下功夫的刘必胜在培训中打下了了扎实理论基础,加上平时爱思考爱琢磨,练就了一身硬本领。有一次,船队准备从黄浦江返回基地,他发现液压仪表抖动不已池田依来沙,并有异常声音,立即通知机舱人员协查。果然,液压泵已被“咬死”。他立即选择就近抛锚,组织人员对液压泵进行抢修。

111公里的行程途中险象环生:蕰藻浜滩涂多,黄浦江船只多,大治河桥梁老化经不起碰擦,社会船只强行横越……为此,刘必胜撰写了《船舶驾驶横越与避让》万言论文,填补了内河船舶驾驶理论的空白,其中“船舶航行避险能手”章节,被上海市技师协会收录在《上海技师的高招绝活》一书中。
36年来,他一步步走得踏实,驾驶过拖轮、散装船舶、360吨船舶、500吨船舶、600吨船舶,从垃圾驳船上的水手,成长为驳船船长、拖轮船长、总船长。中国一汽轿车
绿色集运时代 船舶成了流动的风景
在生活垃圾进入“绿色集运”时代后,产自居民家中的生活垃圾,全部在各区中转站经过压缩,在码头以集装箱形式吊装上船,航行途中一路封闭,对环境不再有二次污染exo藏书阁。非但如此,令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如今这些环卫车、船、箱体上都配有了射频电子标签芯片(RFID)和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清运的生活垃圾流向实现了信息化管控。那些曾经看来简陋的垃圾船,如今非但整洁,而且高度信息化,哪个小区出来的垃圾,装进了哪个集装箱,上了哪艘船都可以被追溯得到。

集装箱在虎林码头吊装上船 资料图片
“如今,开着船经过外滩时,很多游客见了我们的船会拍照。垃圾运输船成为流动的风景,每到这时我们的心里很自豪!”刘必胜欣慰地说。

虎林路码头装卸夜景 资料图片
随着硬件提升、操作模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新问题也随之而来,新设备如何使用,职工如何定级定等?为此,刘必胜编写了环卫船舶驾驶、轮机(初级、中级、高级)三部教材,同步开发了三个等级的题库和实操项目电精2下载。

而专业人才的培育也异常艰难,“从上船到掌舵,船舶驾驶人才要培养5-8年。光学锚设备就要一个星期。”近年来,为了缓解水上青年员工青黄不接状态,刘必胜拓展了“高师带徒”、“以运带训”“见习船长”等活动,至今共培养高级工29人,中级工18人。刘必胜也先后荣获全国优秀环卫工人、上海市劳模、上海市技术能手、上海工匠等荣誉。
16岁入行,从一名普通的水手成长为上海工匠,35年来安全航行68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7圈。如今,作为上海环境物流有限公司总船长刘必胜,在从虎林码头到上海老港的111公里水运航程中,不仅“驶出”自己人生的精彩,更是带动并见证了申城生活垃圾水上运输的历史巨变。
资料:绿色上海
编辑:上海市水务局、上海市海洋局 网站编辑部
聚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