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
小蜜蜂也出来了
梨花、杏花、桃花都开了

段曦“千里马”爱上了“小虾米”--感念徐悲鸿和齐白石的忘年之交-历史趣闻奇事

段曦“千里马”爱上了“小虾米”--感念徐悲鸿和齐白石的忘年之交-历史趣闻奇事

段曦在近现代中国书画界,有两位艺术大师是蜚声国际。一位是擅于画马的徐悲鸿(1895-1953),一位是擅于画虾的齐白石(1864-1957)。这一“马”一“虾”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是忘年之交,一生的知己。
从何说起呢?历史似乎是故意这么安排的,“马”似乎是徐悲鸿的命相和身份象征,他留过洋喝过洋墨水,可谓年轻有为,是民国画坛一匹千里马。而“虾”是齐白石的命相和身份象征,虽然齐白石比徐悲鸿年长三十余岁,但在民国初年的中国画坛还是一个名不经传的“小虾米”,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北漂。
一“马”一“虾”怎么成了至交呢?原来在1928年9月,也就是徐悲鸿回国的第二年,徐悲鸿接到了北平大学校长李石曾发来的邀请信,聘请他担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的院长。徐悲鸿到任后发现北平画坛了无生气,平庸保守,一心想破局,突破创新。他把眼光放到了“小虾米”齐白石身上,他非常赏识齐白石的画作新风,于是“三顾茅庐”请齐白石到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做教授。
这一举动开始吓到了“小虾米”齐白石,白石老人咋想的呢?人家“千里马”大院长请你去大学当教授发工资不好吗?在齐白石心里是这么嘀咕的,我这一木匠出身,私塾都没念过两年的乡巴佬怎么配教大学生呢。他和徐大校长就推辞说:“我从来没有进过洋学堂,更没有在学堂里教过书,连小学、中学都没有教过,怎么能教大学呢?况且,我年龄也高了,满口湖南话,学生们也听不懂啊。”徐悲鸿为之一笑,告诉他:“您不需要讲课,只要在课堂上给学生画画作示范就行了。”并保证说:“我在您旁边陪着您上课。冬天,给您生个炉子;夏天,给您安一台电风扇。不会使您感到不舒服。”这台阶一给,白石老人只好给面子答应了。大校长如此抬举,再端着就不好了,从此两人成了至交好友。
▲齐白石、徐悲鸿合作《青蛙蜀葵》1948 徐悲鸿纪念馆藏
想当年,“千里马”徐悲鸿可是冒着天下之大不韪请这“小虾米”的,被当时的保守派群起而攻之。他顶风对学生们说:“齐白石可以和历史上任何丹青妙手媲美,他不仅可以做你们的老师,也可以做我的老师。”然而好景不长,徐悲鸿的改革在保守势力的阻挠下没能如意进行下去,1929年1月底徐悲鸿辞去了院长职务,打道回上海了。
▲齐白石 《月下寻旧图》 1930
离开北平前,“千里马”特意去和“小虾米”告别。老人精心画了一幅《月下寻旧图》送给徐悲鸿,并题了两首情深谊长的诗。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草庐三顾不容辞,何况雕虫老画师?海上清风明月满,杖藜扶梦访徐熙。”白石老人把徐悲鸿比喻成五代南唐大画家徐熙。有趣的是边上题的一行小字:“悲鸿先生辞余出燕,余问南归何所?答:月满在上海,缺,在南京。”意思是说:徐悲鸿住在上海,还要时常到南京上课很是辛苦。可见“小虾米”也很幽默。
▲齐白石、徐悲鸿合作《墨虾蜀葵》 1948 徐悲鸿纪念馆藏
徐悲鸿走后齐白石也就不再到艺术学院去上课了,学校又派人到家里去请他出面教书,老人便写了个字条让捎回去,纸条上写着“齐白石已死了”,可见“小虾米”对“千里马”离开一事非常气愤。此后一“马”一“虾”常以书信往来,叙述衷肠。
▲齐白石、徐悲鸿合作《春水绿弥漫》 1940 徐悲鸿纪念馆藏
1953年徐悲鸿因病去世,90岁的齐白石得到消息后泣不成声,感念二人相知相遇之情。到了灵堂竟然跪了下来为这个后生,磕了三个响头,可见这份知遇情谊之重。

聚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