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
小蜜蜂也出来了
梨花、杏花、桃花都开了

段曦“名列三城,风高五属”,山西阳城的名头可不是白来的 【假日自助游】--假日自助游

段曦“名列三城,风高五属”,山西阳城的名头可不是白来的 【假日自助游】|-假日自助游

段曦
【编者按】地方志是一个地域的精神名片,是一方人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为深入挖掘三晋地域文化,全面展示地域特色和时代风貌,《方志山西》公众号特别推出专题栏目《每周一域》,即每周推送一期专栏,集中展示一市或一县(市、区)的自然地理、历史沿革、经济水平、社会事业、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等内容,重点突出地域文化和当地特色。本期《每周一域》推出晋城市阳城县的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汤风濩韵 名列三城

阳城县全景图
阳城县,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端,地处太岳山脉东支,中条山东北,太行山以西,沁河中游的西岸。县境南北长约54公里,东西宽约53公里。阳城县东与晋城市郊区为界,北与沁水县为邻,西南与垣曲县接壤,南与河南省济源市相连。阳城县总面积1930.7平方公里,辖10镇,7乡,总人口391408人。清康熙、雍正年间,阳城与陕西韩城、安徽桐城同为文化发达之乡,在泽州府所辖五县中文风最高,赢得了“名列三城,风高五属”的美誉。阳城县有“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宅”、国家5A级景区皇城相府,有保存较好的明代民居建筑群海会寺、天官王府、郭峪古城等,以及中华名山析城山、蟒河与历山自然保护区。

析城山景区
舜渔之地 源远流长
阳城,古称濩泽,位于山西高原之南,黄河北岸,越王屋山(为中条支脉)便是豫北,离仰韶、渑池、洛阳、郑州、偃师、开封等古代文明和政治中心不远。属古黄河流域文化发祥地。
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在传说中的尧舜夏时期,阳城属冀州之域,商为畿内地。舜在此渔猎,商汤在此祷雨,周穆王在此巡游。帝王崇拜古而有之,但邑人独拜汤王。成汤庙全国各地兼有,唯阳城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宋元之后,里(村)里兼有汤庙,最多曾达三百余处。
春秋属晋,战国时迭属韩、魏,为濩泽邑。
秦置濩泽县,治所在今阳城西15公里的泽城,属河东郡。
东汉建武元年(25年),封邓鲤于濩泽城,置濩泽侯国。
三国魏黄初之年(220年)废濩泽侯国复设濩泽县,属平阳郡。
东晋太元中年(386年),濩泽县改隶建兴郡。
北魏兴安二年(453年),濩泽县治由泽城迁往今阳城县城。孝昌元年(525年),分濩泽为濩泽和西濩泽,属建州所辖的安平、泰宁二郡。
北齐天保七年(557年),濩泽和西濩泽复并为濩泽县,属建州安平郡。
隋开皇三年(583年),改建州为泽州,濩泽县属泽州。
唐武德元年(618年)濩泽为泽州治所,八年,徙治端氏。天宝元年(742年),改濩泽县为阳城县,属泽州(或称高平郡),隶河东道。天佑二年(905年),复称濩泽县,属泽州,隶昭义节度使。
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复易名阳城,属泽州,隶昭义军、河阳节度使。
宋仍为阳城,属泽州(高平郡),隶河东路。
金升阳城为勋州,属忠昌军节度。
元中统元年(1260年),勋州复为阳城县,隶属泽州司侯司。
明清时,阳城县属泽州(直隶州)和泽州府。
民国3年(1914年),属冀宁道。民国13年(1924年),直属山西省。民国32年(1943年)7月,分为阳南,阳北两县。民国34年(1945年)4月,合为阳城县。抗战时期,属太岳四专抗日根据地领导,民国27年(1938年)3月,中共晋豫特委在阳城县成立。民国34年(1945年)6月,阳城县解放。1958年划归晋东南专区领导,1958年10月,合沁水县为阳城县。1959年10月两县分置。1971年划归晋东南地区领导,1985年5月,晋东南地区撤销,直隶山西省晋城市。
俯视中原 兵家必争
阳城是兵家必争之地。由于大山的天然屏障,使得阳城成为通往中原的隘口,军事地位险要。战国时期的鬼谷子王诩便在境内云蒙山隐修。西汉的刘邦、东汉的刘秀、唐代的李渊都曾过阳城取天下。明末,以王嘉胤为首的陕西农民军曾多年在此与官军周旋。
阳城是革命老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以阳城为中心的晋豫边抗日根据地是太行、太岳根据地的西南门户与前哨阵地,是山西敌后战场坚不可摧的战略支点之一。民国27年(1938年),阳城民兵配合八路军115师344旅,在芦苇河痛歼日军,“町店战斗”名垂青史。民国28年(1939年),许多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在“十二月事变”中英勇献身。解放战争时期,阳城是太岳区党政军机关所在地。阳城成为太岳部队乃至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出击内线、打入外线、逐鹿中原的战略后方。民国35年-38年(1946—1949年),太岳行署机关驻此。阳城人以直属县为自豪,干工作“争一保二”,耻居下游。行署政令先由此达,典型经验先由此出。英勇的阳城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全县有1.6万多名青年参军,有4万多名民工支前,3.7万多名民兵远征晋中、晋南、豫西、豫北,屡建战功。先后有6批700多名优秀干部调往外地,支援全国革命。解放了的阳城人民发扬革命传统,以高昂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修建了董封水库、红卫水库、温沟水渠、北留灌区、羊泉截潜和沁河改道工程,谱写了一曲曲改变生存环境的凯歌。早在抗日战争中就是阳城民兵的刘斌,三十年如一日守卫在祖国西南边陲,全家投入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两个儿子血溅疆场,其忠烈家风,举国称颂。

阳城支援抗战勋章
物华天宝 人民富庶
复杂的地形地貌使阳城成为多种经营之乡。小米、黄豆、木耳、金针菇、核桃、山萸皆为优质绿色产品。阳城白山羊体健肉香,全国闻名。复杂的地质结构为阳城蕴藏了丰富的矿产资源,煤、铁、石灰石、铝矾土等储量可观。
阳城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民间有嫘祖在云蒙山花石沟教民养蚕的传说,《穆天子传》中有周穆王“休于濩泽”、“以观桑者,乃饮于桑林”的记载。至今南部山区不但野生桑树丰富,而且还有柒叶桑等稀有资源。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栽桑养蚕延续不绝,至今蚕茧产量仍是华北第一县。“阳城蚕茧”已列为国家地理产品保护标志。

大棚养蚕
阳城古代文明是煤与铁造就的文明。阳城富产铁,是历史上全国闻名的铸造基地。明中叶后,阳城与广东佛山、福建龙溪一起,成为全国三大冶铸中心(见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阳城犁镜久负盛名,远销东南亚。进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中国古铁范铸造的“活化石”。阳城的铁制锅货走俏华北。阳城煤多,且质优。特别是3号煤(又称香煤、白煤)埋藏浅,易开采,号称“蓝花香炭”,晶莹黑亮,手触之不沾不涂,燃烧时无烟无味,工用民燃均为佳品。既可代替焦炭直接用于冶金,又适合作化工原料煤。煤炭收入占到全县财政收入的75%。阳城煤层气储量丰富,开采简易。已有6条输气管通往侯马、郑州。

阳城特色铸造产品煎饼鏊
阳城琉璃生产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位居三晋之首。阳城乔氏琉璃工艺在明代已发展到高峰,乔氏琉璃制品远销全国各地,北京故宫的琉璃狮子和十三陵殿堂的顶脊上均有其制品。20世纪80年代,阳城琉璃产品釉色有10多种,陶胎由粗瓷变细瓷,产品远销香港、新加坡等地。

乔氏珐花陶瓷
大山造就了阳城特殊封闭的地理环境,也为人类保留了古老方言,成为中外汉语语音学者争相莅临的采风基地。奇险怪峻的峰峦叠嶂,造就了阳城众多的自然景观,蟒河、历山被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文化厚重 雄视三晋
太行王屋的磐石铸造了居民坚强、勇敢、认真的文化性格。从《愚公移山》的故事开始,数千年来,居民与恶劣自然环境的抗争,成为阳城人早期生息繁衍的主要内容。明清阳城文化的崛起,使阳城人扬眉吐气、雄视三晋。发达的炼铁、铸造和陶瓷生产,绽放出灿烂的文化之花。自明代泽商阳城帮的形成至清中叶,阳城科举出现了鼎盛局面成为享有“十凤齐鸣”(清顺治年间曾有10人同中进士)、“名列三城”(清末骈体《阳城县乡土志》中把阳城与陕西韩城、安徽桐城并列为全国的三大文化名城)美誉的三晋文化之乡。
阳城历史上名人辈出,著名的有南宋大画家萧照、明万历财政家王国光、明成化“天下第一清官”杨继宗、明末忠臣张慎言,清初宰辅陈廷敬、田从典和清代数学家张敦仁等。

王国光画像
阳城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皇城村、郭峪村、上庄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尧沟村、南安阳村、洪上村被评为“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润城镇、町店镇是“山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在国务院于2006年公布的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阳城的砥洎城、海会寺、开福寺、润城东岳庙、下交汤帝庙、郭峪古村建筑群等6处文物名列其中。直到今天,征服大山,扩大开放,争先发展,争创一流,增强与外界沟通,在市场搏击中取胜,仍是当代人的渴望与实践。

皇城相府
沧桑巨变 成就辉煌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阳城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这一时期是阳城历史上变化最大、发展最快的时期,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各项经济指标均大幅提升,县城面貌大为改观。
近年来,阳城主攻经济结构调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山水园林城镇建设、企业改革、和谐阳城建设5个重点,谋求全民创业、对外开放、园区经济、民营经济、创优环境5个突破,初步搭建起煤炭、铸造、蚕桑、旅游、陶瓷、化工、电力、新型高技术等多元支柱产业框架。坚持把县城作为对外开放的平台来建,以打造“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切实加大建设、管理和经营力度,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明显增强。在发展过程中,全县坚持既要GDP的增长、又要COD的下降,精心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全力开展植树造林、治污减排、河流治理工作。通过几年的发展,全县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被评为全国人口文化先进县、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蚕桑标准化生产先进县、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网络化工程先进集体等。

阳城县新貌
县委书记:窦三马
县 长:史小林
责编:青 鸟


聚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