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
小蜜蜂也出来了
梨花、杏花、桃花都开了

小鬼当家2【行山走水】崂山的五只狮子-行者老鱼

【行山走水】崂山的五只狮子-行者老鱼
狮子的生存环境是草原,按说海上崂山是不可能与狮子有什么联系的。但追溯以往,东晋法显曾经自天竺经狮子国,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在崂山沙子口登陆,终于开启了崂山与狮子的一段奇缘。
法显自狮子国带回了五只狮子,登陆后诸狮喜欢崂山的嘉山秀水菊花笑典,各寻各家,自找发展去了。时至今日它们仍还分布在二崂不同的地方,守护着自己钟情的山山水水。
第一只狮子守护太平宫。
抗战时期,太平宫曾经是青保的军需品粮秣库,游击队大量的军械、被服、粮秣都储藏在这儿。神奇的是抗战八年,在侵略者狂轰乱炸之下,太平宫始终平安无事,是名副其实的“太平”!
为啥如此太平,狮子功不可没。狮子峰在太平宫东北,危岩突起如狮,大口翕张,似乎将吞噬一切不平之事。峰侧有石门,名“寅宾洞”,其义源出于《尚书》中的“寅宾出日”之句,寅宾即恭敬引导之意。

从“寅宾”可以看出此处是观日出的好地方。峰上也有一首诗刻“狮峰观日出”。诗曰:“东方曙色渐相侵,栖鸟惊飞声满林。霞彩千条天簇绵,洪涛万里涌溶金。鱼龙变化神工力,山水奇观客子心。料得尘世应未觉,众生大梦尚沉沉”,为清代高密文人孙风云来此观日时所作。
其实狮峰不但可以观日,更可以赏月。关于此佳处观日赏月的意境,最有感觉的是嘉靖年间的山东督学邹善的《游崂山记》的描写,其文曰:
“将瞑,至上苑,寻邱长春炼药处。坐已,道人报,月上矣,遂登狮子峰观月,月色映海,波已溶溶不可状,而暮潮复撼激峰山有声。取酒酌崖头穿越杂事儿,诸生放歌,铿然与海涛应数独计算器,不知身之尚在人境也博罗房管局。
卧未几日曜转生,道人鸣钟以唤客,於是骈兴复上狮崖昌子琪,东向倾之,满天霞彩,绚灿映海中,海面尽赤。又顷之,红光一道从霞彩中直冲霄汉,咸曰:此旭日升处也。又顷之,如大银盘中涌一朱轮,荡漾上下,若熔金状,已而渐升,咸谛视无瞬。予顾诸生曰:“斯时念有妄乎?”不谋而一口应曰:“无之。”於是再酌复歌,更为明崖赋曰:“闲玩明明崖吴苇珊,日月递来往,沧波渺无涯,空明绝尘想。””
其文将狮峰赏月观日众人不知人境的意味描写的淋漓尽致。仲秋月夜,当可约二三好友,带三四青啤,学那古人在那狮峰上吆五喝六,看可否“斯时念有妄乎?”
第二只狮子守护华严寺。
华严寺是崂山最大的佛寺,其东有巨石相依形成的石洞,名“寂光洞”。沿着寂光洞上行,其顶巅有平石突兀如巨狮,此为华严寺的狮子石。狮子石顶部平坦如台,远看像一座高楼矗立在山颠,又称望海楼,也是一处赏月观日的佳地。
清代嘉庆年间即墨文人黄岩有《望海石观日出》七言律诗“扶桑隐隐起红涛,曙色渐开大小劳。雾散狮峰天半彻,云洪贝阙海门高。琪花迎旭明三岛,羽客凌晨策六鳌。谁觅瀛洲三界路,晴光万点轻舟刀。”

狮子石距离华严寺很近,可惜其比不上太平宫狮子的好运气了。由于其高踞山峰之巅,古道上荆棘丛生,现在人迹罕至,以至于狮子窝无人打理,几乎成了野狮金寨天气预报。
真不知道景区管理部门如何想的,竹下俊到处建一些人工的所谓景区,而对现成的古迹却无人理睬,以致被荒山湮没。不过这样也好,至少可以得到长久的保护,否则那个大人一时兴起武陟天气预报,在上面建个亭子,弄个栏杆什么的也是很有可能的。
第三只狮子守护慈光洞。
“鸟道悬崖入翠微,一龛高敞白云隈。坐观沧海空尘世,回首人间万事非。”这是镌刻在崂山慈光洞壁上的一首七绝,作者是明朝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师。憨山于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四月由五台山来崂山,初居那罗延窟,后移居此洞并在此打坐静修一年有余。
慈光洞的位置在海拔800余米的巨峰,是崂山少有的险地,洞背靠危岩,前临平地,左右古松如盖,前方视野开阔,坐于洞中,海光山色扑面而来。因前期没有现在的登山路,游慈光洞必须经灵鹫庵面壁洞。这个洞在慈光洞的西侧,陈沂游洞如此描述此地,“巨峰下数石百仞壁立,梯穷径绝。有两石若劈处见一窍,上闻犬声,一僧垂木梯下绝无仅有造句,请升,遂援之而上”。
走到这儿,没路了,“径绝了”必须有木梯“援之而上”或“梯隙而上”!现在这个梯隙而上而上的位置被装上了铁梯子,少了很多意境,其实如果是竹梯更好。世间之事就是如此,如果考虑到安全就要牺牲很多感受。自古华山一条路及长空栈道都是这样的例子。
当年周至元游慈光洞也有一险,作者云,游劳途中“中道访慈光洞。洞在悬崖之下,前俯深壑,同游者憩道旁,余以年富力强,思更探其胜,缘洞而西,得巨岩,跃而下,北出无路,西南则巨壑万丈而已。......由岩踊而东上,失足而坠,身嵌两岩之隙魔剑镇魂曲,愈用力,愈下沉,辗转奋斗,不能自拔,而引首视隙,则直下千仞,骇极而呼。”
老周掉到石隙里去了飞飞鼠,多亏同游者“解带而投下,系之臂,始鼓起而上”。以上都说明了慈光洞当年之地势之险要。

狮子石就在慈光洞傍,是一块如卧狮般的巨石,石额下有空,如经系铃者然。有陈沂留一偈示:“初从绝处生梯,便是无中做有,若到山倒崖崩,试问如何下手。石亭偈示” 在陈沂偈示的旁边,有嘉靖六年重修题刻詹雯婷。(刻于1527年)。可以看出,当年这里还是佛教寺庙,石匠、木匠留下了名字。
另外洞上方另有一突出的岩石,老远看像一只展翅翱翔的巨鹫,我想这就是古人在此题字“灵鹫庵”的原因吧。慈光洞边有狮子石,上有灵鹫石,可谓狮鹫同护,怪不得憨山大师在此凿洞修行了妖怪记事簿。
第四只狮子守护上下清宫。
上下清宫是“峰抱三方列,潮迎一面来”的夏有清风,冬挡寒气之奇绝之地,素有“北国小江南”之称,乃真正崂山“仙源”之地孙全洪,崂山许多的故事和传说都出自这里,自然得有狮兽相护。

狮子在青山口之北路边,有石崮状如卧狮,有题刻“狮子岩”。地处行书,字径1米。青岛市杨慕唐书。此处的狮子所处位置最为关键,南护太清、西卫上清、东通张仙塔,端的是龙睛虎眼之要地。可惜的是因所处位置非核心景区,小鬼当家2经过的人大多匆匆而过,没有注意它。
第五只狮子守护整个崂山。
此狮座落在北九水之阳,巨峰之阴。其位置,居二崂中心,背依巨峰,深邃的目光顺着白沙河流经的土地伸展......
此处的狮子与别处却又有不同,虽是狮身却为人面。埃及有狮身人面,不过那是人工的,此狮却是天然形成,而且从外观看这巨大的自然之物其形态、神情比那人工的狮身人面像更具狮身的威武、人面的悲悯初识恶魔法术。

最为神奇的是狮身上背负一块巨大的方石,端正庄严,方石的上面有盘曲的金龙,仿佛君王的玉玺。我想这就是崂山之王的玉玺吧。这也是其守护整个的崂山的权利之杖吧。
宋岩《狮子峰》曰“纷纷百兽俱驯伏,檐卜春风到处香邪佛王。”
五只狮子,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千年守护着脚下的土地,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可以说它们在一千多年前就开始了自己的海上丝绸之路程谋义,为崂山的稳固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想这许多的峰峦叠嶂、气象万千,安定祥和,一定与其相关,“千难万难宝岛一村,不离崂山” 也一定有它们的贡献辽工大教务处!所以,当走过它们时,请向它们致敬。
(狮子为戏说,喜欢考证的朋友请勿介意)
关联阅读:崂山的三个代表
原创文字,欢迎转发,未经授权请勿刊登,合作请联系:439829@qq.com
更多请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聚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