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
小蜜蜂也出来了
梨花、杏花、桃花都开了

圣战组织【行业生态】6000亿的华为,真的已经无敌了吗--中物联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行业生态】6000亿的华为,真的已经无敌了吗?-中物联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摘要
除了寂寞,华为要做的还有很多。
每到年初,就是各大企业晒成绩单的时候,几家欢喜几家愁,通信行业也不例外。作为通信行业的标杆,每年华为晒业绩,都会吸引众人的关注,看它是不是又冒出个天文数字。
果不其然,刚迈入1月丹凤吧,华为轮值CEO胡厚崑就在新年致辞里面爆料,2017年华为全年销售收入约600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5%。
从2016年的5200多亿,到2017年的6000亿,在通信行业整体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华为的这个成绩可以说是相当拉仇恨了。目前还不知道诺基亚、爱立信、中兴是个什么样的情况,但根据预测,三家公司的全年营收加起来,都超不过华为。
别说通信行业,就算是现在炙手可热的互联网行业,BAT(百度、阿里、腾讯)这三大巨头的业绩加起来,估计也没有华为多。
小枣君今天写这篇文章,并不是打算为华为歌功颂德。正好相反,我真正关心的,是6000亿这个炫丽数字背后隐藏的危机。
中国的通信行业,从最开始的一穷二白,被国外厂家完全垄断,到如今的屹立世界强手之林,拥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这个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曲折。
华为和中兴这两家80年代成立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一路杀出重围,走出国门,在世界市场奋力打拼,干翻无数对手,最终携手占据设备商全球四强中的两席。
尤其是独占鳌头的华为,很多人都把它作为研究对象,想要学习它,复制它的成功。
那么,到底是什么成就了华为?
有人说是任正非。不可否认,任教主确实有强大的领袖气质和务实的管理理念。但是,华为这样一家员工数达到18万的公司,早就已经不是只靠个别领导人的个人能力和个人魅力就能掌控的了。
在我看来,成就华为今日辉煌的,是人才。
不惜一切招募人才,不惜一切培养人才,不惜一切留住人才。
其实,中国的劳动者是卑微的,即使是高校走出来的所谓大学毕业生,也是一样。
士为知己者死。在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国,作为一个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如果有公司赏识你,尊重你,愿意给你可观的待遇,这个年轻人,恐怕连命都愿意付出来。
而且,那个公司都是一群这样的技术男技术女,没有背景,尧建云 没有关系,人人平等,只看付出,付出必有回报。胜则论功行赏,败则拼死相救。
这样的企业,怎么可能不成功?
华为中兴的成长,其实就是中国40年改革开发的缩影辽工大团委,利用了人口红利的优势,充分发挥人才的能量。
但是,人口红利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我们国家已经不可避免走向老龄化社会,需要面对人口红利的后遗症。企业内部,也存在一样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讲一个小故事,10年前小枣君坐公司班车上班,那时候坐班车不刷卡,班车方便,经常有非公司员工想“蹭福利”。有一个年纪略老的人,想混在人群中上车,刚踏上车,就被班车司机拦住了,要求他出示工牌。这个人只能下了车。一辆车几十个人,为什么司机一眼就能认出来?我们互相看看,太TM好认了,都是年轻的“屌丝”工程师。
还有,前几年曾经看到一个某通信公司的退休人员数据,公司大几万人,当时一共才几百个退休人员。
由此可见,华为中兴公司都是年轻人为主。
公司也是有年龄的,华为中兴80年代中期成立,崛起在90年代,2000年之后,员工数量激增。也就是说,元老(如果还在)的年龄已经接近50岁了,工龄在15年以上的员工,年龄也超过40岁了。这还是按校招的标准计算,社招的话,年龄更大。
随着时间推移,一个残酷的现实就是,公司正在慢慢变“老”。
俗话说,家有一老优印堂,如有一宝。但是这句话放在通信企业,显然是不成立的。
通信行业技术革新太快,是吃青春饭的行业,通信人的黄金年龄是22岁-32岁。如果34岁还没有混出什么名堂,基本上也就到了职业天花板。即使干到中层,离高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漫长的时间段,中层在企业内的定位依然尴尬。
这些年龄大了的员工,公司该如何对待?
有人说,员工就像媳妇,最好的青春都给了你,老了难道就不管了吗?肯定要继续养着啊。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不是想不想养的问题,而是敢不敢养的问题。
多一个人不是多一张嘴吃饭加一双筷子那么简单。多一个闲人,抛开增加薪资成本不说,沟通成本增加,流程执行成本增加,势必对整体效率造成负面影响。
你看看身边乐神无敌,有多少是“养老职位”,每天负责上传下达,以写PPT为己任,数据都是找一线业务部门要的,包装包装就找领导邀功。不仅如此,为了业绩好看,为了彰显自己的“价值”,有的人甚至想着各种办法来折腾业务部门,考核业务部门。
养闲人的公司,除了那些体制内的,其它都是死路一条。
在华为中兴工作久了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你就像个汽车零件,越做越是优秀的零件,但是你这个零件,只适合华为和中兴,出去之后,没有价值或者说价值很低。
华为中兴员工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不过,华为中兴好歹为了你的青春和才华,给出了体面的回报。外面通信行业多少企业,甚至体面的回报都给不出来。
华为肯定不傻,对于老员工问题,很早就注意到了。从早些年提出的买断工龄,工号重排,到去年闹得沸沸扬扬干掉40岁以上研发人员和34岁以上工程人员的事情,其实都表露出华为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华为敢说敢做,其实,其它公司肯定都有这个想法,只是不敢说出来而已。大家都心知肚明。
小枣君窃以为,有一句话,虽然很low,但是用在这里倒是恰当: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与其花钱养闲人拖累公司,不如拿出足够的散伙费,鼓励员工主动离开。所谓好聚好散。拐弯抹角把人挤走偶像料理王,付出的隐性成本肯定会更大。

真正有责任感的企业,不是给钱多的,而是对员工未来负责的。
而作为员工来说,还是那句老话,终身学习,紧跟时代,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好随时失去工作的准备。世界上没有铁饭碗,自己的能力才是自己的铁饭碗,甚至是金饭碗。
前两天有一个新闻,河北唐山取消了收费站,所有的收费员失业,收费员们去找政府闹,其中一人竟然振振有词地说:“我今年36岁了,除了收费啥也不会……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简直无语,自己把自己干成了一个废人不说,36岁这个年龄就断然否定了自己的学习能力!你说不淘汰你淘汰谁?人家褚时健坐牢坐到80多岁还从零开始做褚橙!
扯远了,我们继续来说华为。
2017年秋季校园招聘,小枣君认识了不少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其中有一些同学,收到了华为的offer,但是最终选择不去。我很惊讶,华为的薪资水平应该是有相当吸引力的呀,细细一聊,同学告诉我,“不喜欢华为的狼性文化”、“负责招聘的人太傲慢了,不爽”、“竞争太激烈,发展空间有限”掌门立志传。
不得不说,现在的年轻人真的已经不是十年前的那批80后了。80后,看重的是薪资待遇和个人发展。现在的年轻人,看重的是“气质”,气质不搭,再高的薪水也不去,就是这么任性。按他们的话说,“反正都是买不起房,干脆找个自己喜欢的工作呗”。
关于企业“气质”,小枣君其实一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华为不能成为一个像GOOGLE那样的企业?其实,华为和GOOGLE的营收差距并不大,但和总想着改变世界的GOOGLE比起来,华为给人的印象还是差了点“意思”——廉价劳动力,价格战,狼群战术,狼性文化,加班文化。
近年来,坊间对华为有一个比喻,说华为越来越像一支冷血的雇佣军,越来越淡的人情味,越来越重的功利心,一切都向业绩看齐,唯业绩论英雄。对企业来说,业绩确实是生存下去的前提条件,但是业绩和情感真的是相互矛盾的吗?真要像武侠片里面的冷血杀手一样,没有感情就没有弱点,没有弱点才能活下去?
得人才者,得天下。如今的人才,观念早已发生了变化。相比于丰厚的薪资,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个人价值能够得到实现”的工作。马斯洛需求层次中的最顶层,是“自我实现需求”。现在的人才战略,也应该朝这个方向改变。挥舞钞票就有人跟你走的时代,迟早会过去的。

马斯洛需求层次
回到本文的标题,华为到底是不是无敌的。
我的答案是:不是。
华为几十年发展历程中,也是有胜有负,跌倒了又爬起来,远远谈不上无懈可击、坚不可摧。
不管你是否承认,拥有18万员工的华为,已然是一只大象,虽然看上去还在跳舞,且跳得还算不错,但是动作势必会有迟缓,慢了就露出破绽。而这个时代,任何破绽都有可能致人死命。
况且,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官秀昌,是他自己。企业亦然。
纵观这些年的大浪淘沙,自己把自己玩死的公司,远远多于被别人干死的。
公司要走的路很长,就像马云所说,要做一个活102年的企业。102年,员工不知道要换多少茬,领导也没有谁能活那么久(目前来看)柴田丰。谁能保证掌舵人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对的?任正非英明神武带领了华为40年,可是他已经74岁了。华为悬而未决的接班人问题,圣战组织也是华为继续高速发展的一个无法忽视的不稳定因素。
好了,写到这里要收笔了。
通信行业的整体走低是不争的事实,而一个华为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华为一家独大的局面,无论是对它自己丁柳元,还是对通信行业八斗鸡,都是不利的。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生态活,大家活,生态死,谁也逃不掉。
小枣君认为,危机危机,有危也有机,修修补补不如“不破不立”,干脆打破旧组织形态金有贞,重新整合优势资源,成立扁平化、短小精干的新型组织,利用5G和物联网这波浪潮黄梅一中,杀出一片晴朗的天空。
对于寒冬中的通信人来说,真正可怕的,不是一个大而不倒的华为,而是丧失了对强者主动挑战的勇气,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还有对目标坚定不移的信念!
- END -
物联网专委会专家组现对外征集以下方向专家(有意向为物流企业服务的专家请发送个人资料至秘书处邮箱:zwlwlw@126.com,收到您的宝贵资料后秘书处将会与您联系):
1、物联网技术专家:感知层、通信层、应用层、平台层;
2、软件专家
3、物联网应用专家
(1)物流模块分类:冷链物流、装备物流、汽车物流、大宗物流、快递物流、危化物流、供应链金融、数字运营平台、智能物流园区;
(2)物流功能分类: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物业管理;
4、营运管理专家:人力资源、财务管理、营销、广告宣传、行政管理、法务;
5、金融服务专家:支付、结算、保险、融资;
6、投资专家:股权设计、风险投资、战略投资、财务投资、并购投资、上市;
往期阅读:
【物联之声】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日照中瑞集团座谈会在京成功召开
【行业生态】关务问题如鲠在喉,2018年物流态势变了吗?
【资讯】全国各地物流公司春节停运时间表
【物联之声】2017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
【新业态】物流企业应该怎样利用大数据完成降本增效?

微信ID:zwl_wlw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聚合内容